会员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全称)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单位所在地 乌鲁木齐
单位属性 A独立科研机构 是否属于科研机构转制型企业
所属行业 N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上级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成立年月 2002年03月 法人 李晓
单位联系人 郭新锋 通讯地址 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科学二街181号
电话 0991-3838394 传真
主要业务 色谱分析测试、色质分析测试、高分辨质谱、晶体参数测定(粉末、单晶X射线衍射)、有机物结构分析(核磁、红外、紫外)、热分析/热膨胀测试、总有机碳分析、热释光/光释热分析、模拟电路测试、软件测试、元素分析、表面分析、材料测试、辐照实验等。

2018年,共开展对外服务(分析测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538批次(按开票数计)、服务对象包括232家疆内外的企业、高校、社会单位和科研机构(不计个人样品;疆内190家,疆外42家),其中:高校6家、企业175家、社会单位20家、研究机构28家。
服务内容 组织机构 | 其他 | 材料检测 | 农药 | 化肥 | 油品 | 有色金属矿 | 黑色金属矿 | 非金属矿 | 建材原料矿 | 地表水 | 地下水 | 饮用水 | 二次供水 | 污水 | 室内空气 | 土壤 | 中药材各饮片 | 营养成分 | 食品添加剂 | 有毒有害物质 | 食品接触材料 | 力学性能 | 表面性能 | 无损检测
专业技术人员 博士127人;硕士39人;本科24人;高级职称107人;中级职称76人;初级职称7人;
单位简介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于2002年3月28日,在原中国科学院新疆物理研究所和新疆化学研究所(均于1961年成立)的基础上整合成立。
  新疆理化所定位:紧紧围绕着国家、新疆战略需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以提高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为主线,以对新疆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有显示度的贡献为目标。战略发展目标:围绕新疆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结合新疆的地域优势和多语言文化特色,注重科技创新性与新疆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相结合,开展干旱区植物资源化学、多语种信息技术、清洁能源与环境治理、新型材料研发、油田化学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战略性、前瞻性高技术研究;在涉及国家安全领域,开展了辐射物理和特种敏感材料的研究。将研究所建设成为中国科学院服务新疆的“桥头堡”和技术创新、集成、转移的基地,建设成为西部乃至中亚一流的高技术研究所。
  新疆理化所现设有资源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多语种信息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4个研究室。建设了特种热、压敏研发平台、维吾尔药活性筛选技术平台、辐射效应评估技术平台、多语种软件测试平台、光电功能材料研发平台、药用植物组培与生物育种等科技平台,以及大型仪器分析测试中心、辐照中心、信息情报中心3个技术支撑平台。

  研究所现有“中国科学院干旱区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民族药关键技术及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新疆特有药用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及“新疆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新疆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民族语音语言信息处理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新疆精细化工工程技术中心;与中亚地区及我国东部有关研究机构共建了“中亚地区可食植物功能成分联合实验室”;与新疆公安消防总队成立了“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合作实验室”。
  截至2014年底,新疆理化所共有在职职工240人。其中科技人员207人、科技支撑人员33人。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40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4人。共有“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4人(新增10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4人,“西部之光”人才入选者131人(新增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新增1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候选人2名(新增1人)。
  新疆理化所是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2004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增列博士培养点,现设有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计算机应用技术7个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药物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工程等10个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243人(其中硕士生126人、博士生103人、外国留学生14人),在站博士后18人。

  2014年,新疆理化所共有在研项目642项(包括新增项目146项)。其中,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1项、承担(或参加)课题6项;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1项、承担(或参加)课题5项(新增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7项(新增7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新增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基金13项(新增5项);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1项;承担(或参加)院重点部署课题3项(新增2项);承担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5项(新增3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9项(新增6项);承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专项项目2项、承担(或参加)课题7项。
  2014年,申请发明专利87项,授权发明专利44项;申报并获批准软件著作权15项,较往年有显著增长;发表各类科技论文165篇,其中SCI收录104篇、EI收录23篇。
  新疆理化所参与完成的“维哈柯文软件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疆双语教学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团队”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科技贡献奖二等奖;“功能导向性短波长非线性光学材料设计与合成”等3项成果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再次获得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王传义研究员“中国天山奖”。新疆首个植物类五类新药“棉花花总黄酮片”成功转化给制药企业。
  2014年,按照中国科学院“走出去发展战略”和研究所发展的实际需要,全年出访人员为45人次,来访39人次,国际合作项目立项13项;开展的各项国际合作项目、人才及学术交流,为研究所人才引进和培养、科研能力提升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疆理化所是新疆物理、化学、自动化、生物化学、核学会的理事长挂靠单位。
实验室介绍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是新疆较早开展分析测试服务的机构之一,拥有多台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包括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全谱直读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粉末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激光准分子束外延等二百多台套、价值7856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并具有经验丰富的分析测试人员。多年来,遵循热忱为众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外的科研院所、大中院校、公安、公共卫生和企业服务,在分析测试行业内享有良好的声誉,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工作和众多企业的研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分析测试中心还可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一些新的分析测试项目和方法的建立、产品剖析、配方研制以及产品开发等。分析测试中心将本着“客户至上、质量第一”的服务宗旨,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一流的分析测试服务和技术咨询,欢迎电话垂询或送样分析、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