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全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单位所在地 乌市沙依巴克区南昌路403号
单位属性 A独立科研机构 是否属于科研机构转制型企业
所属行业 A农、林、牧、渔业 上级主管单位 新疆农科院
成立年月 1955年10月 法人 刘建
单位联系人 邓菲菲 通讯地址 乌市沙依巴克区南昌路403号
电话 0991-4524641 传真 0991-4524641
主要业务 农作物和果树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设施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外来入侵生物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作物和果树害虫天敌资源评价;优势天敌人工繁育技术的引进、开发与应用;转基因农作物检测及环境安全性评价研究等。 服务内容
专业技术人员 博士5人;硕士28人;本科12人;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2人;
单位简介 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55年,领导职数4职。截至2015年底,全所职工48人,其中科技人员45人,管理和工勤人员3人。在科技人员中,研究员12人,副研究员9人,助理研究员及研究实习员24人。有博士5人,硕士28人,在读博士生6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人。
(一)研究方向
从事农林病、虫、草害防治等植物保护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开展粮食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棉花重大病虫害综合治理、果树重大病虫害综合治理、设施农业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特色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治理、农业外来入侵生物防控、转基因作物监测和生态安全评价、农林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等8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机构设置
研究所下设病害、虫害、农药、科技开发4个研究室和所办公室,以及下属植保技术开发公司。
(三)科研条件
建有包括分子植物病害实验室、昆虫生物学及分子生态实验室、农药检测及加工实验室、转基因成分及环境安全检测实验室、食用菌实验室、害虫生物防治实验室及标本室6个专业实验室。现有专业实验室4500平方米,温室300平方米,网室400平方米,400平方米冷库1座。有仪器设备106台(套),总值1081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设备19台(套)。在库尔勒、吐鲁番、安宁渠等地建有科研基地。已经投入使用的科研基地有:“农业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新疆农科院植保所农林害虫天敌繁育中心”、“新疆农科院植保所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监控试验基地”和“新疆农科院植保所农药生产中试基地”。在建基地有“库尔勒荒漠绿洲生态区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野外观测试验站”。
(四)科技成果
自2005年以来,取得科研成果14项,获奖成果23项,其中,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234篇。
(五)成果转化
2005年以来,围绕我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四大基地和六大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遵照自治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立足新疆实际,针对新疆特色农林作物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研发的一系列有效、实际、可操作的技术,涵盖了粮、棉、林果、特色作物、设施农业,以及天敌昆虫工厂化繁殖与利用等领域,在全疆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我所承担各类推广及成果转化项目共计32项,举办培训班和现场会541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户9.85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5.73万份,各类技术推广面积达2000余万亩,新增产值16.8亿元,为我区农业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实验室介绍 本实验室以西北绿洲优势特色农作物的重大有害生物为对象,根据西北荒漠绿洲区域存在的植保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围绕粮食作物、棉花、特色作物和林果、设施农业(食用菌)及外来入侵生物害虫生物防治、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评价与抗性治理的研究等学科领域,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和组装集成,新技术和产品的技术示范和推广等工作。